《戏台》破亿的那一刻,陈佩斯似乎把一切都赌上了——他输了所有,也赢了所有。
如今,谁还会把“戏比天大”当回事?娱乐圈早已进入了流量变现的时代,导演们拍完片第一时间就跑去做营销,演员们也开始关注咖位高低,而非角色本身。大家都在追逐名利,可就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,70多岁的陈佩斯却带着《戏台》走上了赌桌,他将自己的血本与情怀一手交出,微笑着把自己投进了火中。
谁能想到,陈佩斯会在这个年纪孤注一掷?尤其是他那种玩转喜剧的老将,几十年未曾触及电影——你会怀疑他是否真为了票房而来?他的做法根本不像是一个符合“电影工业体系”的作品,更不像是为了吸引热度。毕竟,他连微博都懒得更新。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想拍一部“像样的”作品。然而,结果却是,甚至连开播前就被挤出局。
展开剩余82%原定于7月17日上映的《戏台》,原本打算避开《长安的荔枝》和《你行你上》两部大制作的竞争——前者汇集了大鹏、刘德华和杨幂,后者姜文、雷佳音和辛芷蕾火力全开,一个打“观众缘”,一个主攻“审美层次”,看似避开后可以先声夺人。可是,姜文突然空降,提前把上映日期推到18号,而《长安的荔枝》紧随其后,冲进了同一天的档期。两部巨头碰撞,资本当然选择爆款,哪管你是老戏骨还是怀揣情怀?因此,《戏台》被迫改档,从原定的上映日期延期至7月25号。可偏偏这一天,《南京照相馆》也选择了同日上线。
三部重磅影片争夺市场,《戏台》这部看起来“冷饭”般的电影,似乎完全没有了热度的机会。可令人意外的是,《戏台》却凭借点映阶段的口碑发酵,奇迹般地走红。一开始,票房低得几乎令人心酸,陈佩斯大概早已准备好“自己刷票房”的打算,但谁也没想到,一周不到,票房便突破了一个亿。
你说这场胜利漂亮吗?其实并不。甚至可以说是狼狈——投资方在最后一刻撤资6000万,陈佩斯一咬牙,把自己家里的别墅抵押了,硬是将家底都砸进去,只为了将这部戏拍完。他当然知道,这钱可能打水漂,但那句“如果冷场,那是我没本事,我回家练去”并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他早已准备好的一条底线。
说到底,《戏台》是陈佩斯为自己留下的最后一份体面。
如今的院线片,哪一部不是大场面、大明星、大数据的推手?陈佩斯偏偏反其道而行。他选的演员并非流量巨星,黄渤近几年口碑下滑,《学爸》《夺冠》等几部作品也反响平平,外界都开始议论他是否掉队。换作别人,可能会选择避开,但黄渤却直言:“戏比天大,钱算个屁。”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他真实的决定。你得明白,《戏台》剧本陈旧,题材过时,整个制作团队几乎没有能打的“大咖”,这部电影的商业价值几乎为零。可黄渤依然参与其中,片酬不高,拍摄周期漫长,全程与剧组同行,硬是将陈佩斯所说的“挑大梁”担了起来。
还有尹正,他在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中的表现让他获得了“戏骨气质”的赞誉,而在《戏台》中,他将金啸天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,眼神、身段、扮相都堪称完美。你说他没有咖位?你要是没看过他舞台下的“硬功夫”,就不懂他到底有多努力。
这两位演员,都是陈佩斯亲自挑选的。对他来说,名气并非最重要,最看重的还是戏是否合适。陈佩斯不是在做项目,他是在做艺术的表达。
当然,还有朱时茂。他才是陈佩斯真正的“老朋友”。别人投资看回报,他却亲自到首映礼上撑场,还公开表示:“没人看,我自己买票刷。”虽然嘴上笑着说,眼里却充满了真情实感。这种“你干我就陪你”的情义,只有几十年的搭档才能真正懂得。
《戏台》并不是适合所有观众的电影。它没有三秒一笑点、五分钟一高潮,它更像是一锅慢炖的老汤,前面你或许会感到迷茫,但随着时间推移,你会慢慢被它吸引,渐渐陷入其中。尤其是黄渤和尹正那场台上台下的互怼,真的是许久未见的“味儿”。观众并非傻子,能分辨出什么电影是靠资金堆砌出来的,什么是用心做出来的。正因为如此,这部电影的口碑才得以发酵,票房一举破亿,甚至有平台预估它最终能达到3.6亿。
虽然这个数字并不算高,但对陈佩斯而言,已经是一次胜利——不仅仅是市场上的胜利,更是体面的胜利。他赢得了自己的坚持,赢得了这个时代对他的认同。他没有被时代抛弃,而我们这些习惯了流量轰炸、短视频节奏的观众,也终于有了机会放慢脚步,静下心来,在电影院里,观看一部“有温度的老派好戏”。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致敬,也不仅是怀旧,而是:你说“戏比天大”,那你就真给我们演了。
剩下的,便是陈佩斯和《戏台》的时间。也许它的时间不长,但却已经足够。
发布于:福建省牛策略-配资炒股门户-杠杆配资-炒股怎么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